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益处:有利于促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改善环境绩效;有利于组织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能源管理绩效评价,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有利于及时发现能源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结果不清楚等问题,为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体系结构提供保障,增强能源安全性。
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国家标准已于2009年3月11日发布,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财政部等十二部委联合下发的《万家企业低碳节能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万家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建立健源管理体系。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2012年,已经将电子电器行业列入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试点范围。
能源管理 体系的边界和范围确定
能源管理 体系的边界和范围是 用能单位 建立 能源管理 体系的前提, 用能单位建立 能源管理体系要确定 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边界是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注:边界可以是一个或一组过程,一个场所、一个完整的组织或一个组织所控制的多个场所, GB/T 23331-2012 《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中,范围的概念侧重于能源利用的系统、过程。 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可包括: 全部 能源管理 活动、能源利用系统、过程,各类设施、设备的 能源消耗,各种 能源管理 制度、 能源管理 措施等。范围可包括多个边界,如合成氨企业中能源利用的过程可包括造气车间、合成车间等多个管理部门,每一个管理部门可认为是一个边界。
用能单位高管理者要根据 能源管理需要,明确 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例如是在整个 用 能单位开展,还是在 用能单位的某个部门、车间开展等),从而为策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提升整体能源绩效、气候变化、能源大量消耗及燃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日深,引起了促进能源效益及审慎使用能源的需求。新的国际能源管理标准--ISO 50001,明确说明了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EnMS)的要求,从而提升整体的能源绩效,包括能源效益丶使用及消耗等方面。透过这个有效及可靠的能源管理体系,机构可改善其能源效益丶审查能源绩效丶节省能源成本及帮助减少碳排放。